如何在平板DR技术并无领先优势的情况下,根据康源医疗全新创造的“软”系统定位,打造硬件端的全新产品线,进而实现在红海市场中创造蓝海的目标。
品物助力康源医疗,在硬件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成功打造差异化的细分品类,将软件端的技术创新通过工业设计外显化,完成了新品类的塑造,打造了市场与用户对新产品的专属价值认知入口。
背景描述
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放射诊断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从清末西门子为中国末代皇帝首次实行X光影像检查到今天,X光检查已经成为中国广大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覆盖国内最基层的社区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自2010年起,X线成像技术进入平板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时代,即平板DR时代。由最传统的X光片机,到CR(间接数字化摄片),再到DR(直接数字化摄片),实现了X线信号的数字化,更广的信号的动态范围、更高的空间的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更低的曝光剂量,且X射线影像可随时处理成像供医生观看。
康源医疗是一家专门从事数字医疗影像系统设计、研发、制造的厂商,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销售,拥有医学信号及图像处理的专利技术,并成功引进国外专利,累计拥有十多项专利。公司发展到2015年,平板DR领域国内外品牌巨头林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康源医疗自身没有领先的硬件技术优势和品牌地位,在此情况下,康源医疗选择基于成熟的硬件系统,从软件端入手,切入细分市场,基于平板DR技术,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款针对骨密度检测的人工智能算法。
“我认为品物对我们DR行业和我们新产品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定位,是品物能够帮助我们打造出理想中的新产品的根本。”
创新洞察
由于医疗设备的特殊性,高品质的医疗设备相当于医院的基建,不仅解决临床应用,更需要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诊断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即便是采用同样硬件的同类型设备,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设备也截然不同,而一套DR系统的售价从几十万到上百万,对医院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投资。为了找到用户的核心关注点,进而找到设计创新的机会点和方向,品物的用户研究小组首先深入了解了院方对DR系统的采购评价体系,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设备的可维护性、故障率、价格、总体成本、后期维修成本等;可以看出,设备的综合成本(采购+售后维护成本)是采购方考虑的核心因素。成熟专业的采购方最关心的是产品的稳定性,并不会因为某些进口部件或某个单项技术指标或某个专业名词而迷惑,而是会综合评估厂商的生产研发实力&技术优势(是否为专业生产DR设备的厂家、产品上市的时间、整机的自主化程度、是否掌握核心技术而非只是简单集成组装)、影像质量和售后服务,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花费近百万买到一个不成熟的产品,后续投入在维修上的成本比购买成本还要高;也就是说,厂商的品牌力是采购决策的核心依据。
创新策略
基于创新洞察,品物围绕如何提升康源医疗的品牌力出发,增强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虽然硬件构成基本不变,但是我们需要在产品形象上区别于国内市面上同类型集成化产品,这是我们做设计创新的突破点之一。技术创新与体验创新在用户对新产品的认知中是强关联的,所以设计细节上的体验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外显化表达,也是设计创新的第二个突破点。
工业设计
康源医疗的多能骨密度检测系统与常规的平板DR系统组成相同,由X-线发生器(球管)、平板探测器、采集工作站(采像处理计算机/后处理工作站)、机械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康源的DR系统为悬吊式双板DR摄影系统,具备立式胸片架和摄影床的数字X射线摄影功能,可满足全身各部位照片检查的需要。外观设计整体简洁耐看,同时在细节上融入科技感元素,兼顾成本与效果。X线发生器下方的“小方盒”为标准器件,不能进行造型改动,但是我们通过涂装与CMF设计,可以使其整体设备很好地融合。
用户体验改善
设计要聚焦医生与患者诊断过程的行为动线,帮助医生更为便捷地完成作业流程,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引导医生的正确操作,避免误操作的发生。我们发现,整个检测流程中患者和医生的关注焦点都在可移动的悬吊X线发生器上,因此我们将主要精力和成本放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们用深浅颜色和材质对比来区分主交互区域与其他区域,主屏幕及其周边为深色区域,同时按键为对比明显的亮银色,将高频交互按键根据医生的操作流程与使用频率进行功能分区,并“显著”地设计在主屏幕周围;其他非高频操作区域以白色为主,点缀金属银。屏幕的交互设计同时满足竖屏与横屏模式下的使用便捷性,与屏幕关联的把手采用电镀工艺,在细节处提升每一分品质感。我们对摄影床的人机细节上也进行了体验优化,可升降的床体配有四个脚踏键,可以上下调节床板位置,方便医生根据拍摄部位需要移动患者;同时床身上也配有紧急按钮,万一发生危险情况,除了医生可在X线发生器上触发急停开关,患者也可以立刻触发床上的急停按钮,进一步保障安全。
落地生产
采用注塑与吸塑相结合的设计,既保证操作相对频繁的模块的坚固性、耐用性和细节美观度,同时综合了整体成本平衡。在设计完成后,品物为康源医疗提供了手板加工服务,过程中既包含了对结构设计合理性的多次检验与调整优化,也最终实现了设计效果的高还原度落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