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终端产品设计
解构复杂需求,刻画每一个细节,用设计保障每一次的精准操作...
我国军工行业包括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军用电子六大子行业。我国军工正处在从“量变”向“质变”的关键转型期。中国军费预算有极大上升空间。
我国军品研制生产遵循“自主可控”的原则,行业的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局限性,稳定可靠、成本可控的同时,模块化、集成化是现阶段的主要创新方式,而跨生态创新和数字化创新将是未来主要创新趋势。
军工行业需要大量的创新,创新设计作为全新的推动引擎之一,能够打开研发视野、进行整合创新。
大部分军工企业以销定产,需求端向供给端传递时存在信息滞后,导致现有产能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过去民参军门槛高,参与者少,致使生产压力落在军工央企的国有企业,难以实现及时精准的技术升级,存在产业链扩产不均衡,影响产业链整体效率。
大部分军工企业不具备研发能力,配套单一,仅具备“低端产能”;盲目进行“民参军”转型,尚未对军工企业有足够了解,对于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需进行长远的企业产能规划,来提高军民产业的通用性,提升产能利用率。
政策推进科技强军和加快军工行业机械化、智能化的全面发展。军工产业在供给端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通过提升企业、业务、管理和市场四个维度进行改革,在灵活的市场机制下,实现军工产品品质提升
我国军工行业技术日渐成熟,但是供应系统还有发展的空间,有弹性的军贸市场将成为军工行业发展的“第二曲线”,特别是航空、航天以及船舶领域以及民用航空,将会成为未来军工市场循环发展动力和增长来源。
随着军机换装列装的提速,国产替代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自主研发的型号越来越成熟,航空发送机开始高倍速发展。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主机厂呈现出营收增速加快,盈利水平提升,新型号定型量产,将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随着目前飞机性能不断提高,减重需求也 在逐步提升,从材料端来看高比强度、比刚度的钛合金、复材等需求上升,工艺端来看,飞机零部件的整 体结构化可有效降低机身重量,综合来看,机体减重需求将推动锻造工艺、数控加工、复材加工等工艺水 平持续提升。
在我国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还不匹配的现实矛盾下,我国国防建设和军工行业发展正迎来规模性快速 增长和结构性转型升级,军工行业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维度都迎来了实质性的重大变化和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军方采购具有强计划性的特点,军用航空产品从开始列装到最终淘汰的周期较长,军品的采购较为稳定。同时,为保障信息化作战能力,军方会建立相对应的保障体系,并在军品使用过程中对产品进行维护、更新换代或升级。
武器装备的升级是由需求和技术相互耦合、共同驱动向前发展。一方面,随着更新换代的持续推进, 某些核心环节价值量有望进一步提升,如航电持续升级且价值占比进一步增加等;另一方面,为适应现代战场,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将持续推进,催生新技术、新模块,打开市场空间。